六特点透视雁峰区人口发展状况
——雁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析
2012年上半年,雁峰区全体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全面地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数据处理以及综合汇总等工作,取得了全区人口总量、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地区分布、迁移流动等大量的基础数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现将我区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分析如下:
一、常住人口总体稳定,增长缓慢。
雁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结果显示:2010年雁峰区常住人口为212914人。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先锋街道28037人,雁峰街道40330人,天马山街道21890人,黄茶岭街道35899人,白沙洲街道39918人,岳屏镇21088人,湘江乡16769人,白沙工业园8983人。人口较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先锋、雁峰、天马山街道和黄茶岭、白沙洲街道。全区人口密度为2558人/平方公里。十年间,常住人口比2000年“五普”的211487人增加1427人,仅仅增长0.67%。
全区常住人口增较“五普”增长缓慢,主要是受城区整体规划的影响。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辖区内高校搬迁,湖南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大部分搬迁至酃湖校区。与2000年相比减少学生2万余人。2、单位整体搬迁。测绘院家属区整体搬迁至华新开发区,301大队整体搬迁至长沙,减少人口4千余人。3、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高,开发楼盘多为商业楼盘,居民住宅楼减少了,居住空间受到限制,常住人口也出现减少。4、白沙大道、蒸阳大道延伸工程以及白沙园、古樟公园等重点工程建设,部分拆迁户外迁,常住人口流出较多。
二、性别比整体基本平衡,较“五普”明显改善。
2000年区划调整数据表明,全区常住人口211487人,其中男性108143人,女性103344人,性别比为104.46(以女性为100); 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212914人,其中男性106650人,女性106264人,性别比为100.36,与2000年相比,性别比降低4.1个百分点。总体上看,人口性别比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各年龄段和乡镇、街道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状况还比较严重。
1、各年龄段性别比例波动。从年龄段分析,0-14岁性别比最高,达到117.02,大大超过各年龄段水平,其次45-64岁比例高于100,其他年龄段男女比例均低于100,在65岁以上人口中,性别比随年龄增加,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与“五普”时期各年龄段男女比例相比,0-14岁比例提高了7.59个百分点,其他年龄段均下降。65岁以上人口男女比例下降较多,全区老年人口中妇女的比重越来越大。(详见表1)
表1:雁峰区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数及性别比
|
2010年
|
2000年性别比(女为100))
|
合计
|
男
|
女
|
性别比(女为100))
|
0-14岁
|
28349
|
15286
|
13063
|
117.02
|
109.41
|
15-44岁
|
109275
|
53684
|
55591
|
96.57
|
104.92
|
45-64岁
|
57854
|
29483
|
28371
|
103.92
|
105.18
|
65-79岁
|
14294
|
6867
|
7427
|
92.46
|
94.39
|
80以上
|
3142
|
1330
|
1812
|
73.40
|
91.95
|
全区总人口
|
212914
|
106650
|
106264
|
100.36
|
104.46
|
2、区域性别比例不均衡。按地区分布看,雁峰街道、天马山街道、白沙洲街道、岳屏镇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先锋街道、黄茶岭街道、湘江乡、白沙工业园四地男性比例低于女性。造成城区女性人数高于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黄茶岭街道的男女比例低于90,就是由于衡阳师范学院等院校女生多于男生,造成性别比偏低。对于高校之外的区域,区委区政府还要加强对男女比例高失衡的地方监控,加强优生宣传和新生儿的监测,严厉打击性别非法鉴定,完善相关政策。(详见表2)
表2:雁峰区常住人口分街道乡镇人数、性别比例表
|
|
总人口
|
男
|
女
|
性别比(女性为100)
|
全区
|
212914
|
106650
|
106264
|
100.36
|
其中:先锋街道
|
28037
|
13535
|
14502
|
93.33
|
雁峰街道
|
40330
|
20818
|
19512
|
106.69
|
天马山街道
|
21890
|
11030
|
10860
|
101.57
|
黄茶岭街道
|
35899
|
16456
|
19443
|
84.64
|
白沙洲街道
|
39918
|
20307
|
19611
|
103.55
|
岳屏镇
|
21088
|
11664
|
9424
|
123.77
|
湘江乡
|
16769
|
8357
|
8412
|
99.35
|
白沙工业园
|
8983
|
4483
|
4500
|
99.62
|
3、育龄妇女比重下降。 全区育龄妇女(14-49岁)人数为64763人,占女性总人口的60.95%,比五普下降了5.14个百分点。20-29岁妇女人数29994人,占女性总人口的14.09%,比五普下降了1.01个百分点。虽然育龄妇女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我区女性人口中仍有六成以上的人口是育龄妇女,同时处于生育旺盛的育龄妇女(20-29岁)减少的也不多,我区人口计生工作还将继续面临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五普”加深。
1、老龄化趋势加快。“六普”全区的少年儿童系数为13.3%,比“五普”下降了1.4个百分点,计生政策的效果得到显现。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福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区老年人口系数比“五普”上升了2.8个百分点,达到了12.7%。根据联合国的通用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型社会。按照这两种标准, 雁峰区十年前刚刚步入老龄化阶段,十年间老龄化进程加快,并且老龄化呈加速发展态势,老龄人口的大量增加,势必给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在今后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上,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加社会养老投入,增加养老机构和活动场所,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详见表3)
表3:雁峰区人口年龄分组构成
|
六普(2010年)
|
五普(2000年)比重(%)
|
比增情况
|
|
人数
|
比重(%)
|
少年儿童(0-14岁)
|
28349
|
13.3 |
14.7 |
-1.4 |
成年(15-59岁)
|
157527
|
74 |
75.4 |
-1.4 |
老年(60岁以上)
|
27038
|
12.7 |
9.9 |
2.8 |
其中:(65以上)
|
17436
|
8.2 |
6.3 |
1.9 |
2、社会总负担加重。根据“六普”有关资料,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男:16-59,女:16-54)由“五普”时期的73.8%下降到“六普”时的70.5%,降幅为3.3%。由于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大幅增加,造成了全社会总抚养系数的上升,“六普”时的总抚养系数为41.7%,比“五普”时的社会总抚养系数35.5%上升了6.2个百分点,其中,抚养老年抚养系数由15.6%上升至22.9%。(详见表4)
表4:雁峰区人口抚养系数
|
六普
|
五普
|
增减%
|
劳动年龄人口(人)
|
150188
|
|
|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
70.5%
|
73.8%
|
-3.3
|
人口总抚养系数
|
41.7%
|
35.5%
|
6.2
|
老年抚养系数
|
22.9%
|
15.6%
|
7.3
|
注:1、劳动年龄人口指男16-59岁,女16-54岁年龄段的人口; 2、人口抚养系数=(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3、老年抚养系数=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四、 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
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雁峰区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如下:研究生625人,占0.31%;大学本科18654人,占9.25%,大学专科23748人,占11.78%,高中53624人,占26.59%,初中69885人,占34.54%;小学31944人,占15.84%;文盲(15岁及以上)2467人,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1.3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向高精尖领域的拓展,我区人口文化素质有很大提高。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研究生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由五普时期的0.095%提高到0.31%,本科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提高3.83个百分点,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上升了1.49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下降了7.9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上升了3.84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下降了4.24个百分点,文盲下降了1.6个百分点。
从每万人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变动看,“五普”时每万人中研究生的人数为9.5名,“六普”时每万人中有研究生31名。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 “六普”比“五普”增长了5.91个百分点。
五、流动人口主要来自省内。
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街镇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74444人,占常住人口的34.96%。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省内,共有68892人,占流动人口的92.54%(其中外市人员49278人,占66.19%),外省人员5552人,占7.46%。
外来人口流动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学习培训人员占26.79%,2、来区务工经商人员占25.1%;3、随家属迁入占15.03%,4、拆迁搬家占9.46%;5、婚嫁占4.62%,6、其他情况如寄挂、投亲靠友等等。
与五普时期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9.11%相比,流动人口比例提高了5.85个百分点。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省内人员占92.94%,外省人员占7.06%。这一比例没有大的变化。我区的流动人口总量增大,但流动人口主要来自省内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
六、家庭户规模缩小,住房间数增加。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我区共有家庭户63064户,平均每户为2.81人。小型化家庭占主导地位,2至3人小型家庭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与“五普”平均每户2.9人相比,减少了0.09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原因是我区人口生育水平的降低以及受结婚后独立分户居住户增加等因素影响。
随着家庭户规模缩小,世代关系也在发生变化,2010年人口普查家庭户中一代户占34.8%,比“五普”的 29.97%,增加4.83%。二代户占50.8%,比“五普”的 59.68%,下降了8.88%。两代户已成为家庭户的主要形式。
2010年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每户拥有2.62间住房,与“五普”平均每户拥有1.95间住房相比,增加了0.67间。接近人均一间住房,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