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税摸底核查、下发方案、成立专班、走访调研、业务培训、设置服务专岗、开设绿色通道……
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以来,衡阳税务部门深化部门协作、注重细节管理,落实“税务征管、水利协作、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水资源税征管模式,强化全过程监管,扎实推进衡阳市水资源税改革,实现了“费改税”的无缝衔接、平稳过渡。
截至2025年1月第一个申报期结束,衡阳市水资源税申报户数327户。
税务部门:设置“水资源税”服务专岗政策直达快享
“这次来缴水资源税,税务部门设置了专人专岗,给我们提供政策咨询、申报表填写、流程引导等贴心服务,很快就顺利完成了水资源税的缴纳。”祁东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小成在办理完申报业务后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就在线上多次向其推送水资源费改税改革相关文件政策,从费改税的水资源税申报的计税依据、税额标准、税收优惠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宣传和辅导解答。
为保证水资源费改税工作平稳有序实施,衡阳税务部门提早便做好了准备。不仅在办税服务厅设置“水资源税”服务专岗,为水资源税纳税人开设绿色咨询、办税通道,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政策,辅导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等办理申报业务。
“去年数电票上新和征纳互动平台上线,税务部门辅导我们企业享受到残保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2.1万元,今年又上门‘手把手’辅导水资源税申报,我深切地感受到税务干部不仅仅是执法者,更是企业发展路程上坚实又靠谱的‘伙伴’。”常宁市自来水公司主要负责人邹少文如是说。
不少企业在谈到这次水资源费改税带来的感受,都提到由于涉及到全新的税种和申报流程,大家心里都或多或少有点忐忑,好在税务部门与水利部门及时上门“一对一”地宣讲政策规定,打消了企业的顾虑,最终都顺利完成水资源税的缴纳。
企业: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
“水费”变“水税”。水资源税改革备受关注,很多企业与居民最关心的是“价格会不会涨”。记者采访发现,多数企业正常生产用水成本并未因改革而增加,有的还在减少,但节约用水的意识和动力却明显增强。
衡东县康宇山泉水厂是一家饮用水生产、销售的企业,年产值40万元左右,年取水量8000-9000立方米,以往年度水资源费每年缴纳5000元左右。
“水资源税改革后,我们还担心负担会比以前更重,操作会很复杂。经过税务部门的耐心辅导,卸下了心理包袱。同时税务部门的辅导让我们整个申报流程便捷快速,也是督促我们在今后的生产中提升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企业法人汤永恒说道。
近尾洲水电厂财务人员张蓓雯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我们每年缴纳的水资源费在70万元左右,今年1-3月我们申报的水资源费预计11万元。整体税负没有太大变化。从长远看,如果我们把水轮机的工作始终控制在高效运行区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提高,税负还能低一些。如何节约用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家主营矿山选矿成套设备、水泥机械设备制造及安装的企业,衡阳伟业冶金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水税”还在逐步减少。据悉,在税收杠杆调节下,该公司强化内部用水管理,通过节水技术改造降低水资源税负,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该公司负责人王国伟表示,公司接下来会逐步对用水要求不高的生产环节使用地表水或中水补水,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能减轻负担。
衡阳市水资源税改革平稳有序,顺利推进。针对下一步工作,衡阳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衡阳市税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税部门协作机制。与市、县水利部门积极沟通,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常态化复核、联合核查机制,明确信息交换的内容、频次、方式,明确协作责任,确保协作征税机制落实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